Search


[走讀台灣系列]
【遊大稻埕聽望春風】 (上)
台中市烏日區溪尾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[走讀台灣系列]
【遊大稻埕聽望春風】 (上)
台中市烏日區溪尾國小 王派仁校長

*本島市街的台語歌謠風

  日治時期的大稻埕,被日本人排除在台北「城外」,卻因為這樣反倒成為「本島人市街」,那是一個日本人引進西方媒體的年代,音樂、電影方興未艾,而大稻埕也醞釀了一股台語歌謠的創作風潮,有「台灣第一代歌謠詞人」之稱的所創作的「望春風」,在大街小巷風行傳唱。

  如今,我們來到這個由台灣人所建立起的老街區賞遊,再去拜訪李臨秋故居,當耳畔響起「望春風」這首歌,彷若回到百年前台灣的黃金年代…

*因禍得福的同安人

  咸豐3年(西元1853年),艋舺發生分別屬於不同原籍的頂郊和下郊的械鬥,就是非常著名的「頂下郊拼」。被打敗的下郊同安人,卻因禍得福來到大稻埕這個尚未完全開發的淡水河岸,展開日後一段維持近百年的黃金歲月。

  咸豐10年(1860年)淡水開港通商(清廷因英法聯軍之役戰敗,簽訂天津條約而開放),但實際上也包含了艋舺與大稻埕,而這也是大稻埕商業開始蓬勃發展的起點。而舊稱「大稻埕中街」的迪化街,也在這時候開始成形。

*鐵道帶來的榮景

  光緒十七年(西元1891年)劉銘傳完成基隆到大稻埕之間的鐵路,大稻埕有了一座台灣最早的火車票房(清朝火車站的名稱),原本便利的水運,加上鐵路的運輸,造就了大稻埕盛極一時的榮景,甚至因此一度成為台北最為繁華的區域。

  台灣茶葉在此時受到歐洲人的歡迎,隨後更因為艋舺港的淤積,外商洋行也到大稻埕設置據點,成為台灣對外輸出茶葉的大本營。劉銘傳也在大稻埕設茶釐局,更規畫開闢建昌街(就是現在的貴德街),由板橋富紳林維源、大稻埕茶業鉅子李春生興建洋樓店舖出租給外商使用,成為台北最早的洋樓街。

  到了日治時期,日本人一方面想盡辦法剷除洋人在大稻埕的勢力,一方面引進西方的城市觀念,但是將大稻埕排除在台北「城外」,大稻埕就這樣反倒成為「本島人市街」。

(.....未完待續)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更多文章與新知~請上紫丁香官網:
http://www.lilac.org.tw/


Tags:

About author
本會以最前端的婦幼關懷工作為主,從觀念建立之最初階段開始,透過舉辦志工教育訓練、婦幼相關議題的公聽會、座談會,以及各式講座等活動,宣導婦女權益、健康、理財及法律觀念,促進婦女全方位學習成長。同時結合全國婦女的力量,藉由更適切的管道,更加深入社會各個角落,積極從事人文關懷、教育發展、社會回饋等公益服務,提昇婦女參與及關懷社會之意識。
本會以關懷弱勢婦女、追求婦女自我成長、健全兒童身心與全人發展、促進性別平等和諧、倡導幸福家庭概念為宗旨
View all posts